历史

第95章 谢族之矛盾(1 / 4)

,最快更新盛世重生之苓娘传最新章节!

95

江陵距离吉县渡比金陵要近了接近半日的时间,谢丞公的两名嫡系堂弟,三房谢熙正、四房谢熙郸,在谢丞公一行人到达吉县渡的前日傍晚,就已经带着几名华字辈的子弟赶到了吉县渡,谢氏族兵将整个吉县接管。

谢丞公等人到达时,华苓的这两名堂叔也都带着人在码头迎接,满面哀戚。

遇难的十三郎是谢熙郸的长子。谢熙郸一见谢熙和,老泪纵横而下:“大哥,大哥,我儿我孙死得冤屈哪……”相比谢丞公,谢熙郸是长子连带着儿媳、三个孙儿和两个孙女都被害死,都是心中最出色的孩子,如何经得起这样一番打击。

谢熙和面色凛冽铁青,扶着谢熙郸的手,慢慢地说道:“此事定能水落石出。那加害之人,定将挫骨扬灰,永世不得超生。”

谢熙正劝慰了两人几句,拱手向谢熙和禀告:“大哥,熙清镇守族中,已经将当时随五郎、十三出行的仆婢、侍卫家人全数控制盘问。是我和熙郸领几个小的,先行到吉县渡来。此县人口共九百八十四,已经循着户籍名单排查了一轮,有二三可疑者,已经都抓了起来。当晚在码头附近的所有人都扣起盘问,据看守码头的一老叟所言,当晚五郎、十三郎并未下船,只有两名赭衣兵丁下过船,与吉县渡码头诸人接洽,并没有看到过其他人等。”

谢熙和颔首。加害者既然将谋害之事控制在了船上范围,岸上吉县渡便定然寻不到多少痕迹,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也并不指望这样大范围的搜查能够得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谁都无心多言,将视线投向了数十米外那触目惊心的楼船残骸。

遇袭的楼船原本就停泊在吉县渡码头,是这个码头上近期停泊过的,最大的船。

清晨整艘船起火之初,火势实在烧得太大,如同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灰黑的浓烟从楼船上滚滚升起,十几里外都能看到,根本无法靠近。楼船本身船舷又高,火势又大,人们尝试了许多回,才成功将船从码头上把木板架到船舷,吉县县丞组织起了全县的两百来名壮丁,连同那可怜巴巴的七八十名兵丁,人人拿着水桶面盆,拼命从长江里舀水,轮流泼到船上去灭火。

杯水车薪。无补于事。

吉县的小个子刘县丞战战兢兢地讲述救火过程的时候,华苓只想到了这八个字。她面无表情地站在谢丞公身边,江边清晨的风中,似乎还留着淡淡的燃烧的焦味。

朱谢两家察踪追迹的仵作好手已经迅速进入楼船遗骸当中检查,三艘战船上只留下了极少的兵丁看守,其他十人一组,将整个吉县接管了。

船是浸在浩荡的长江水里,火焰却能在数米之外肆虐得如此讽刺。

直到船上的火势已经到了后半程,逐渐减弱,吉县诸人的救火努力才慢慢有了成果,到底是一点一点将楼船剩下的一个底壳子浇的湿透,抢救了下来,最后拖上了岸。

但是这艘曾经拥有两层楼舱、甲板下还有一层舱室的大船,三层舱室几乎全部烧通,许多未燃尽的木头和骨灰泡过了水,在庞大的船壳子里堆积成厚厚的、黑乎乎的一层。

刘县丞不断地抹着汗,深深地躬着腰叙说着,承受着谢丞公、谢熙正、谢熙郸所带来的,阴沉得可怕的压力,他身边的几名主簿、小吏等不入流的小官腰弯的比刘县丞还低,瑟瑟发抖。

七八个登船检查的兵丁当中,推出了最年长稳重的一个姓吴的仵作禀告道:“禀告丞公、朱副将,楼船原为三层,所有舱室结构都已烧毁。左侧船舷至楼船中心、船头船尾烧毁大半,右侧船舷中段是救火水源大量泼洒之处,保存了半丈长、一臂宽的甲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御月决 从紫云养气诀开始 夜漠流沙 我成了仙宗之主 寻情决 破天寻仙 我真不想当老祖 天步九重 修仙从功法附魔开始 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