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楔子(1 / 2)

恋上你看书网 www.x630book.com,最快更新神魔述异志最新章节!

佛经有云:“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后四苦因人而异各有际遇倒也罢了,前四苦“生老病死”却是万众一同谁也躲不掉的。

然人皆好生而恶死,不光有情众生,即便无情草木也都有求生的本能,更何况人类乃是万物灵长,智慧远超其它生灵,但凡有一线希望,都不会放弃求取长生的努力。俗世涛涛,不知有多少人穷尽毕生之力苦苦寻求超脱红尘俗世的方法,希冀自身寿命能与天地一样永存不灭,如日月那般万古长明。然而兴衰生灭乃是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哪怕是天地也难逃生死劫数。

凡人寿以年计,七十便为古稀,若是能到百岁便是人瑞,而天地之寿则远过于人,以“年”来计算之就有些难以穷尽了,为便于纪述,古人辙以“元”纪之。盖言天地循环始终为一巡,称之为“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人类自身寿数不过百岁,我们人类所处的这一方天地,也只不过是无穷无尽时空中的一粒微尘而已,而由这样恒河沙数般难以计数的微尘所构成的光怪陆离之时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了。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所谓宇宙,乃是于无极之中化生而出的时间、空间、物质之总和,浩瀚无垠,难以穷尽。而宇宙的生灭所经历的周期往往以“量劫”来计数,远非人类之眼界和见识所能认知,或许只有一些在宇宙诞生之初先天孕育的不灭灵物,方能伴随见证宇宙的生成与毁灭。

我们所处之宇宙,相传为亘古以来人类文明所知道的第一个由无极之中诞生的时间、空间、物质之总和,故称之为元初宇宙。站在我们人类所处的这一方天地,通过肉眼来观察这一方宇宙,所能看到的不过是白天的大日金轮和夜空中那难以计数或明或暗的满天星辰,其宏大与浩渺,绝非人类凭肉眼所能感受得到。

在夜空中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那无穷无尽绵延不绝的灿烂星海,绝大多数都是能够自行散发无量光热的星辰。因为其恒久长明的特性,所以被称呼为恒星,也称之为日宫,以一座或多座日宫为核心,往往会有多颗星辰依附于日宫轨道不断的环绕旋转。这种由一座或多座日宫所牵引和捕获到的空间和星辰,即为一处世界。

元初宇宙中成型的世界很多,但孕育了生命的世界却不多,绝大多数世界都是荒无人烟、一片死寂。而我们人类文明所诞生的世界,据传乃是由先天神祇于无尽虚空中开辟而成,并非自然形成的。此界有一座庞大无伦的日宫盘旋巡行于无尽虚空之中,散发着熊熊大日真火之力,以自身所发出的无量光明照耀温暖着这一方世界。

日宫周围有九座星辰,或快或慢、或近或远环绕日宫环绕盘旋,每颗星辰均有固定的巡行轨道,唤做天轨。上古相传天有九重,古时曾有一名天资横溢、文采灿然的大诗人曾在诗中向上天发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意思就是“既然这个世界一共有九重天,那么有谁能够来环绕度量?这么庞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制约着天体的运转轴绳在哪里?维系天体转动的枢纽又是怎么设立的?”其实指的就是这九条环绕日轴盘旋的天轨,诗人对自身所处周遭世界的无限迷茫与孜孜不倦的探求欲也由此可见一斑。

自日宫起由内而外第三条天轨之上运行着一颗蓝色星辰,一边自行旋转一边盘绕着日宫,星轴略有倾斜,每自转三百六十五圈时便可环绕日宫一周,正合三百六十五周天之数。若是从虚空之中远远的观看,此星辰外层有天罡大气包裹,云遮雾障,内蕴一浑圆球体,清浊分明,仿如鸡子。

此星辰地表大部皆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其间隆起几座大陆,或断续相连,或独立于汪洋大海之中,风景奇秀、山川俨然,为这一界最适宜生物繁衍居住之地,这一界的绝大部分生灵都生养于此。加之四季分明、植被茂盛,更是难得。据故老相传,此一界自开天辟地后,便为先天神祇占据,作为豢养生灵、孕育物种之地。

自此界开辟后,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天崩地裂的灾难,也不知见证过多少次的物种生生灭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人族先民开始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人族诞生之初,与禽兽其实并无多大区别,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寿命既短,智慧又低,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态,又没有强壮的个人体魄与神通法力,根本无力与神魔妖兽抗衡,甚至还沦落到不得不成为神魔妖兽的奴隶和血食的地步。因此古书中都流传有很多率兽食人的故事,连古时的祭祀也多有以活人为祭品的,可见远古时代人类与其他禽兽之属并无多大区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间万物都不过只是天地轮回的一个环节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穿越医妃要和离,寒王请自重 大梦神踪 龙凰古炎剑 问仙几许 尧光志 剑乞 石头传之九阴九阳 旷野间的行者 葬仙阁 道衍和尚之侠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