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笔趣阁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相师 > 第六章 祖先的那些事二

第六章 祖先的那些事二(2 / 3)

于是,他给刘基讲了道士的故事,又讲了自己挪老爹老娘坟的故事,然后又综合了道家地理课本的故事,最后总结说:“这是天时地利,但还有个‘人和’。”

“你觉得咱们刘家的祖先如何?”

“我觉得应该算是很好的。”

“你可知你母亲的祖先是谁?”

“不知!”

“此事说来话长。我必须要给你普及一段历史。”刘爚认真的说道

唐代宗李豫,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在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李豫即位。因天下还没安稳平定下来,李豫就匆匆忙忙的追征江淮地区百姓八年的赋税。

江淮百姓也没有多少余粮。有经历安史之乱,百姓过得很艰难,而李豫坐在长安城中,有吃有喝,根本不知道百姓们的难处,所以在得到百姓不合作的消息后,龙颜大怒,命令各地武装追征。

这次武装追征引发了一次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军领袖叫袁晁,说起袁晁,他原是台州胥吏,也就是官府里的一个普通办理文书的小官吏,混迹官场多年,也多多少少明些事理,眼瞧安史之乱在北方爆发,南方江淮地区就成朝廷的物资和赋税的主要来源,表面上这几年没有收江淮百姓的税,但是实际上物资一直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这些物资都是从江淮百姓手中夺取来的,可是这李豫当皇帝后居然还追征赋税,这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所以袁晁心地善良不肯残虐百姓,又征赋不力,被当地县令实施鞭背之刑,然后开除了县衙。

袁晁认为现在朝廷给我们带来的都是灾难,我们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可以带来幸福的朝廷,然后他跑到翁山(今浙江舟山岛),在街头宣扬革命思想。很快,一批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正被朝廷强征赋税的百姓聚拢在他身边。

这支临时凑起来的部队用农具当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史叙逃走。随后,攻占信州(治上饶,今属江西),唐洪州刺史张镐,伏兵常山山口,义军中伏,损兵3000余名。接着横扫温州(治永嘉,今浙江温州)、明州(治鄞县,今浙江宁波),尽有浙江东、西道地区(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部分地区及浙江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

袁晁建议政权几十位公卿大臣,均由普通百姓担任。以建丑月为正月,改年号为宝胜。义军杀死地方长吏,烧毁和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这些人极为恐惧,纷纷逃亡,而疲于沉重赋敛的广大贫苦农民,则大多归附义军。德清县(今浙江吴兴南,一说浙右县)人朱泚、沈皓等,也聚众起义,响应袁晁。朱泚和沈皓分别占据两大山洞,不时出兵攻占城垒。宜春义军首领家兵漫山遍野,地方长吏不敢过问。袁晁义军发展为近20万人,严重地威胁着唐廷在该地区的统治。

一支二十万的部队在那个时候的唐王朝,已是天文数字,袁晁就凭着这支杂乱无章的军队在台州称帝。他坐在二手龙椅上,说:“这真是众望所归啊!”

袁晁那时意气风发,有一段时间特别想领兵北上,直取长安城。不过有人提醒他,要清醒,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我们应该有休整下,拿着锄头和镰刀上战场,碰到真正军队会玩完的。那玩意只适合在庄稼地里建功立业,到战场上,全是白给。

袁晁对这番话不置可否,但很快,他和他的部队就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唐代宗李豫在长安城中听说袁晁起义的消息后,七窍生烟,立即命令在安史之乱中表现极为出色的大将李光弼到江淮战场平叛。

安史之乱催生出了无数战场上的骄子,比如收复长安城和洛阳城的郭子仪、死守睢阳城的张巡、战功卓著的仆固怀恩,还有李光弼。但李光弼绝对是骄子中的骄子,战场上的万王之王。安史叛军每次在战场上听到对手是李光弼时,立即魂不附体。因为李光弼从不按牌理出牌,他擅长破袭战、地道战、麻雀战、伏击战、围困战、闪电战,还有母马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地球变大亿万倍 出名什么的算了吧 竹杖过江湖 最强符箓师 我在异世界当徒弟 请叫我坑神大人 网游:开局转职蜀山剑修 你的心里有鬼吗 顾总别虐了,许小姐嫁给你哥了 末日雇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