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67章 南北榜(2 / 3)

当时,大盛朝开国已经有近三十年,科举制度也已经平稳运转了二十余年。

在这一年中,盛太祖请一位八旬高龄的翰林学士郑三省为主考官。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位主考官的名字出自于“三省吾身”,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他不仅曾制定了整個大盛朝的科举制度条例,而且大盛朝的相关法条也与他有关。

可以说,当时盛太祖选中他作为主考官,朝廷上下无人不服。

但是在经过了长达数天的考试和十分严格的阅卷程序之后,春榜发布,上面录取的竟然都是南方人,所以,也被戏称为南榜。

于是北方学子拦路喊冤、去礼部击鼓告状。

盛太祖要求彻查此事,于是下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组。而调查组为首的官员刘信上呈的结果是,本次录取结果并无任何猫腻,北方士子的答卷太差,无法录取。

于是,盛太祖彻底愤怒了。

他将主考官和副考官等一概人等,全都认定为“奸臣余党”或是“反贼”,一律严惩。主考官郑三省因为年老体衰,从宽发落,被发配西北,而副考官和调查组的刘信则是被直接车裂。

至于最终的结果,是盛太祖又开了一榜、补录北方士子,也就是所谓的北榜。

但盛太祖很快就驾崩了,接下来的年份中也再次出现过北方士子全员落榜的情况,直到后来的某位皇帝最终确定将科举考试分为南北榜,南方录取六成、北方录取四成,这个比例才最终被确定。

楚歌陷入沉思。

“南北榜案...虽然我没有研究得特别细,但从主流观点来看,盛太祖的处理方式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在大盛朝开国初年的科举中,原本北方士子还能占到三成,但到了盛太祖快驾崩的时候,反而一个都录取不了了。

“虽说不少人考证说当时科举考试很严格、不会有严重的舞弊,但这种比例本身已经非常离谱。

“总不能北方在大盛朝刚开国时,还能有三成的士子考上,结果被盛太祖治理了二十多年后,反而一个都考不上了吧?

“按照当时的人口卷宗分析,北方各省的人口数大约就是占三成,所以有两到三成的北方士子被录取,这个比例才较为合理。

“即便南方的经济发达、教育水平更高一些,也不至于把榜单全霸占了。

“更何况之后还出现过某一省的考生独占前七名的离谱情况。

“虽说当时的科举考试制度也还算较为完备,大举舞弊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官员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完成与舞弊相类似的效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豪门赘婿 御兽来头不简单 花无名之语文笔记 化龙:开局菜花蛇,用我煲蛇羹? 世界要带我们飞升 亦苍山负雪 官运亨通:被领导赏识后我平步青云 埃亚斯的鸟笼 快穿:撩翻车,宿主被疯批狠吻了 读我心声吃大瓜,修仙不如养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