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67章:入冬(2 / 3)

不!

在滕虎被蒙氏一族的前家司马蒙擎擒杀的那一刻,滕国就已经注定覆亡。

或许还要更早,比如在宋国决定攻打滕国,而滕国既不愿臣服宋国,又无法从齐国那边请来援军的时候。

而他蒙仲,充其量只是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这场战争而已,根本不算是什么关键人物。

十月中旬前后,宋军进驻滕城的城郭,试图将这座城池打造成宋国攻略薛邑的桥头堡。

在此期间,惠盎代替宋王偃出面安抚滕人,希望能淡化宋滕两国的仇恨,至于蒙仲,已升任「卒长」的他,每日所要做的,便是乘坐着战车,一边观阅着孟子赠予他的《孟子》,一边带着率下的王师士卒在城外巡逻。

在他巡逻的当下,曾遇到不少试图逃离的滕人,每每都是拖家带口,而对此,蒙仲总是视而不见,任其逃亡。

『嗜杀的君主,注定无法得到平民的信赖。』

亲眼看到那些滕国平民对于宋国军队的恐惧与憎恨,蒙仲就越发觉得孟子的“仁政”主张的正确性。

他觉得孟子是正确的:在普天下的君主都嗜好杀人的当下,倘若忽然有一位君主不嗜好杀人,自然而然能得到平民的信赖与拥护。

由此可以引申一种可称之为“仁战”的策略:敌人对待民众残忍,我方就对待民众越仁慈;敌人对待民众越刻薄,我方就要对待民众越宽容。

长此以往,那些无辜的平民有了对比,就会有大量的平民来投奔我方,哪怕敌国的平民。

蒙仲将自己的心得写在一块布上,命人前往邹国,送到孟子手中,希望后者能点评指点一番。

十月十一日,在蒙仲手下担任「两司马」的蒙虎,偷偷告诉蒙仲一件事,即昨日又有几名滕人因为袭击宋军士卒而遭处死,并且,这几名“犯人”的尸体还被游街示众,但凡抓到与其相关联的滕人,皆一并被宋军处死。

听了这些,蒙仲唏嘘不已。

他认为,这就是宋王偃施行不义的战争所带来的恶果:尽管攻取了滕国,却无法征服滕人的心,除非滕人个个窝囊,否则,似这种报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杜绝。

心有所感的蒙仲,再次将所见所闻写在了布上,命人送到邹国的孟子手中。

十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孟子前后给蒙仲写了两封回信。

第一封回信,即是对蒙仲所感悟的“仁战”的思想,孟子对此大加赞赏,并且孟子在信中写道,昔日商汤灭夏、周武灭商,两者都是“以弱小挑战强大”,但为何最终都能取胜胜利?就在于天下人的支持——这即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想。

并且,孟子还在信中告诉蒙仲,滕国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滕国国小,倘若滕国也能像宋国这般强大,宋国还能覆亡滕国么?这是断无可能的!

蒙仲仔细想了想,觉得孟子的话很正确。

因为他想起两年前,也就是他兄长蒙伯那一批士卒战死于滕国的时候,他家族内的族人对于这场仗就已经出现了强烈的抵制,反观滕人呢,在滕弘、滕虎、滕耆、滕昊父子四人的带领下,一直坚持着抵挡宋军,滕人的损失比宋军的损失只多不少,可即便如此,仍有滕人愿意为了国家、为了其君主而死。

这岂非就是“仁义”给君主带来的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美人尸妆 我在异界打英雄联盟 网游三国之征服记 网游七天之叶无忧 梦幻舰队 斗罗之神级剑圣 当未来遇到魔法和道术 长生之我能置换万物 庆余年之我是庆帝的义子 我在两千年后的游戏世界刷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