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笔趣阁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歌鹿鸣 > 第19章 断袖

第19章 断袖(1 / 4)

,最快更新歌鹿鸣最新章节!

“天下不可一日无朕,朕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

汉王朱高煦,确实是个人才。

相貌能力都酷似永乐帝,高大魁梧,英勇善战,性格坚毅,在靖难时屡立战功。要知道,靖难起始时,永乐帝当时是燕王朱棣,只有几千王府亲兵,要对抗大明中央政府百万军队。好几次战败时,朱高煦及时出现在父亲面前,救了父亲性命,又反败为胜。

这不是仅靠努力就能办到的,要有极强的全局掌控力,战况的判断力,还有对军队的号召力,才能这么一次次及时出现。

可以说,没有朱高煦非凡的军事才干,永乐帝不一定能赢靖难之役,至少不会那么顺利。史书上说汉王,“悍勇无赖”,很多人认为这是恶评;殊不知,这就是汉王象父亲永乐帝的证明。

所以在靖难战场上,燕王朱棣曾经拍着二儿子的肩膀说:“勉之!世子多疾!”有感动,有激励。朱高煦把这当做父亲的许诺,奋勇作战,极力拥戴,终于燕王登基,成了永乐大帝。

然而,过了忐忑不安的漫长期盼等待,永乐二年,永乐帝居然还是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凭什么?

朱高炽腿有残疾,身体肥胖,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半点也不象永乐帝的英武霸气。靖难时他唯一的功劳,是守北平城,虽说也不容易,但那是徐皇后和道衍和尚帮忙的。为人又极书生气,所谓“宽和仁厚”,在朱高煦看来,这位大哥倒和烧死的建文帝蛮像的。输在这样的大哥手中,朱高煦实在是不服气。

难道只因他是长子,是洪武二十八年太祖册封的燕王世子?朱高煦想不通。也不愿意想通。

这十年来汉王不断反省,当初一是轻信了父亲的承诺,更重要的却是低估了文臣的力量。永乐帝立太子时,朝中分为两派,靖难功臣的武将们都支持朱高煦;朝中文臣们信奉立长立嫡,又倾佩朱高炽的仁厚,大部分都是太子党。

朱高煦当时以为有战友武将们的支持,就能稳占上风。却没想到永乐帝下马治国,开始倚重文臣,几个内阁学士又日日在耳边念叨,居然最后文臣们赢了!解缙这种书生,和靖难之功一钱关系也没有的,居然说话比拼死打下江山的武将,比如兵部尚书邱福,都管用!朱高煦实在是没有料到。

所以要翻盘,首先要拉倒一批太子党文臣。这个不难,皇帝多疑,连第一红臣解缙都轻松找到茬子贬黜成功。其次要拉拢一批文臣,这个却不容易。下了几年功夫,也没有拿下什么重量级的。好在还有时间,那就自基层开始!

大家都知道,太祖朱元彰废除了丞相制度,本准备自己做劳模,一身承担皇帝兼丞相的活儿。可是实在政务太多,加班加点也做不出,就设立了春夏秋冬四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日常公文。

永乐皇帝登基后,面对浩瀚的奏章政务,索性设“备顾问”,后来改称内阁大学士,用于批答奏章,当然是按照皇帝的意志。内阁没有僚属,没有衙门,却渐渐成为大明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一文官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了之后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

内阁大学士哪儿来的呢?按汉王朱高煦的理解,都是翰林院出来的才子。今科的状元榜眼身在翰林院,都是明日之星啊!所以才有了画舫上的笼络。

瑈璇自知是个小小翰林院编修,汉王太子的夺嫡之争轮不到自己站位,然而意外见汉王世子拉拢,却不想淌这浑水,忙推却道:“小王爷厚爱,微臣不敢。”

朱瞻壑却不管,笑道:“瑈璇!别这么拘泥,你我年岁相仿,做好朋友不是好?我向你请教文章诗赋,你可以和我一起习练骑射,岂非相互裨益?”

话说得异常亲热,目光灼灼凝固在瑈璇脸上。瑈璇也不知怎么额头冒汗,红了脸,只会小声连连道:“不敢,不敢。”感觉比刚才比试骑射还要惊险紧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夜漠流沙 我成了仙宗之主 寻情决 破天寻仙 我真不想当老祖 天步九重 修仙从功法附魔开始 纵目 贫僧法海佛门世尊 面瘫妹妹今天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