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笔趣阁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药业巨子 > 第六十八章 华祖堂里论中药

第六十八章 华祖堂里论中药(1 / 2)

,最快更新重生之药业巨子最新章节!

刘震源第一次到桥州来,作为一名老中医桥州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华祖堂。

桥州是神医华祖的故乡,东汉名医华祖,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苏鲁豫皖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很多疑难杂症经他之手得到治愈,因此被称为神医。

而华祖开创中医外科手术之先河,更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祖在中国医学的地位很高,形象很大。后世哪位杰出医生大家赞誉的时候都会拿他和华祖并列,最高的称号就是“华祖再世”!

第一天大家采买完药材之后,大家陪着刘震源到了华祖堂。

华祖堂的位置就在流花馆的东侧,越过新华大街就可以看见华祖堂的侧影了。

桥州市政府1988年才拉开修缮华祖堂的序幕,从外面看一片簇新,走进里面,还可以看到很多残垣断壁,1961年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的题词《华祖纪念馆》的石碑还横卧在水塘边。

华祖堂前后两个跨院,前面跨院正中是华祖的塑像,两侧厢房为历代文人墨客提留的诗印以及后世对华祖研究的文献摘抄样本。

刘震源在塑像前点了三炷香,鞠躬一拜,神情肃然,看得出老先生对华祖的崇敬,大家一次跟着刘老鞠躬致敬。

刘震源待众人祭拜完毕,望着屈广全说:“华祖是你们桥州人的骄傲,今天你们的中药材市场之所以这么兴隆,靠的那都是华祖名声。只要你切切实实为社会做贡献了,千秋万代都会牢记的。小子,你年纪轻轻前途无量,记住一定要多为家乡多为老百姓做实事。”

“您老人家说的是。我一定谨记。”屈广全毕恭毕敬。

后跨院是一个池塘,池塘外圈种了各样的中药,白芷,牡丹,白芍等等,池塘正中位置一座曲折的石桥直通中心一座巨大的凉亭。

大家围坐在凉亭里,凉风吹来,杨柳舒展着细枝,格外的清爽。

刘震源扶着栏杆,望着池水,轻轻叹气:“现在年轻人了解中医中药的越来越少了,有点病都去看西医。”

唐宗义也摇摇头:“咋说呢?要怪只能够怪社会发展的太快了,找中医一是好医生不多,净点子江湖骗子,就是找到好中医,一个疗程下来最起码得个七天八天的,再碰上卖假药的,多好的方子,抓不来像咱通任堂这样好质量的药,又要麻烦。”

“谁说不是呢?”采购员李宗刚深有体会:“现在得病,到医院一检查,化验单子多清楚,对症用西药无论是吃药打针还是挂吊瓶,一天两天就可以药到病除,多方便。我自己就是买中药的,可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用西药,说起来愧对咱通任堂的工资!”

大家都沉默了。

屈广全觉得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中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有就是中医中药的定位,医学的发展必然是全方面的,中医中药只是其中一部分,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比如小时候大家看完春晚,就感觉太完美了,熬夜也得看完。尤其是1982年的那场,更是永生难忘。等到长大了,发现春晚也就那么回事了,看不看也没有遗憾的。

是不是1982年的就是比现在的好,不是,现在的舞美灯光包括演员阵容都是过去没法比的,只是那个年代的娱乐手段太少了,有一点精彩的大家都会感到新鲜无比,现在娱乐的手段太丰富了,即使变化了很大也还是没有了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更何况你还用1982年的那个手段开玩,大家一定兴趣奇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大山里的小站 登辽风云录 穿越末日携美同行 塑明之师 功勋三国 穿越汉末霸三国 口袋妖怪幻想录 穿成恶毒女配后我成了万人迷 我摊牌了我是诸葛亮 总裁老公破产后我撑起豪门